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转载:为长江水环境改善提供智库支持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22        阅读量:

【同济网】我校牵头的长江水环境高校协作组成立十一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校环境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家有关部委、长江流域省份和协作高校的共同努力之下,成功实现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三大历史性转变,一是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实现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二是长江中下游实现由人水争地到人水和谐的历史性转变,三是长江水质实现从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

十一年前,由同济大学牵头,联合长江流域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三峡大学、宜宾学院、九江学院等七所高校成立了“长江水环境研究高校协作组”,旨在针对长江水环境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技和人才的巨大优势,大力提高长江水环境科学研究的层次与水平,为长江流域的开发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协作组瞄准当时矛盾十分突出的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四大问题展开系统合作与攻关。

协作组每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每次会议瞄准一个问题展开深入讨论。2011年,由我校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九江学院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和九江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的学术会议以“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为主题,围绕流域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实践、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效应、流域水环境质量演变与生态过程、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水体富营养化机理及控制、水体有害生物防控机理等方面开展了较广泛的学术交流,共作学术报告72人次。2012年,会议移师湖北恩施,我校举办,武汉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等协办的第九次会议以“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与生态健康”为主题,围绕流域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安全、流域水环境演变与水污染防控、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流域污染诊断与污染物监测分析新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还对研究生的优秀学术报告给予奖励。2013年的会议召开的地点是三峡大学,会议以“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为主题,围绕长江流域水环境的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工业废水处理新理论、新技术及新设备、湖库富营养化控制理论与生态修复技术、流域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安全、流域水环境演变与水污染防控、污染物检测分析新技术及新方法、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了较广泛的学术交流。2014年的会议主题依然确定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来自协作组单位的9位代表作了大会报告。会议设立5个研究生分会场,共收到论文近100篇,72位研究生进行了分会场报告交流。

“近年来,长江水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深入人心,取得的成绩也十分喜人。”赵建夫教授介绍,像长江流域的水环境监测、跨省界的水体、入河排污口监测,乃至湿地的涵养、物种的保护等等都取得较好的成绩。2011年,成功实现流域省界监测断面全覆盖;同时流域严守纳污红线,开展重要水功能区和重点水域的水质监督巡测等工作都实现常规化。不仅如此,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还覆盖至沿线支流,监测断面从2006年的1200多个,增加到2010年约2500个。

长江水环境污染,除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外,很大部分来自农业的面源污染。针对这一普遍但未被足够重视的问题,协作组指出,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农业环保投入较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足等造成的,因此建议首先要加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制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支持,理顺水资源利用与水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建立污染源分类防控和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流域水污染排放和水环境监管制度,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同时,建立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审批制度,实现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从根本上恢复流域水环境。类似的研究还有生活污水的集中净化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生态湿地的恢复保育等等,都在深入进行中。

经过十余年不懈的努力,协作组对长江水环境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为长江水体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但是,也应该看到,不少地方以环境破坏换GDP的冲动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其成果的社会化运用尚待时日。“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呼唤科研先行,这是学者的使命。”我校环境学院的学者们纷纷表示。

版权所有:2022年 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